膠東在線10月28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崔方榮)血液是生命之源。如果把臨床用血比作一場接力賽,那么輸血科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
但對很多人來說,醫院的輸血科卻是個陌生的名詞,甚至很多醫護人員的認知也只停留在配發血的層面。從最簡單的“血庫”轉型為集輸血相容性檢測、出凝血監測、輸血治療和輸血管理于一體的專業科室,煙臺毓璜頂醫院輸血科的成長凝結著主任于淑紅和團隊十幾年的心血。

由最初的“配給工”到指導臨床用血甚至在治療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于淑紅和團隊用專業贏得了臨床科室的信任和尊重。不滿足于只停留在安全“輔助”階段,近年于淑紅和同事們在自體血采集、自體富血小板血漿臨床應用等方面的探索也為患者帶來了諸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工作中嚴把安全關,保證每一位患者安全、科學用血,嚴守底線不輸“關系血”,她是最嚴格的“守門人”,剛柔并濟又敢于擔當,多年來,于淑紅和團隊用專業和用心守衛著患者的生命“暖流”。
從無到有,他們用專業贏得了臨床醫生的信任與尊重
從一名檢驗技師,“半路出家”成為輸血科的“當家人”,對于淑紅而言,這中間的彎并不好轉。不但她是這樣,很多同事一開始也不能接受。
“最初就是簡單的醫院血庫功能,負責為臨床儲備和配發血。”回憶起剛調任時,于淑紅告訴記者,2004年正式成立輸血科之前,科室人手少、功能單一,這樣的定位和醫院地位及發展嚴重不匹配。但由于輸血工作風險大,很多人對于調科都有抵觸情緒。
但發展勢在必行,只能迎難而上。科室想發展,人才必須先行。盡管成立科室之初人手少、壓力大,但在時任輸血科主任王新麗的大力支持下,于淑紅每年都會借著開會和業內培訓的機會讓團隊成員“走出去”,將以北京301醫院為代表的行業標桿醫院及以上海血液中心、北京血液中心為代表的血液中心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引進來”,再應用于臨床工作中,讓患者和家屬真正受益。

2012年醫院等級評審的核心條款中對輸血科有了更具體而細致的要求,抓住這個機會,于淑紅和同事對照標準和要求逐一進行完善和規范。為了讓臨床科室認識到科學、安全輸血的重要性,在院領導、醫務處等相關職能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輸血科牽頭在全院范圍內建立起臨床輸血管理員體系,通過常態化的培訓將用血規范和安全守則深入人心。
無規矩不成方圓。輸血科成立之初沒有統一的質量管理體系,2004年起參照行業標準和要求,于淑紅帶領科室成員建立健全質量管理手冊并嚴格考核。同時,提高業務技能的學習和交流也從未停止。
多年的堅持和積累成效逐漸顯現。2014年起煙臺毓璜頂醫院輸血科從最初只能簡單的配發血,到能獨立進行疑難血型的鑒定及交叉配血,再到指導縣市區醫院科學、安全用血,他們用專業贏得了同行的認可。此后,輸血科還陸續開展出凝血檢測,為臨床血栓和出血風險的監測、抗血小板藥物的療效評估、大出血患者血液成分輸注時機、輸注成分及輸注量的選擇提供循證依據,開展自體血采集助力手術如期進行以及專注多項輸血治療,從幕后到臺前,是專業給了他們更多底氣。
科學指導,他們的盡職兩度救了罕見“熊貓血”男子的命
臨床輸血是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然而輸血不當卻會引起不良反應和并發癥,嚴重時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對輸血科醫生而言,用血安全的管理是動態且全時段的,走出實驗室進行更細致的臨床把控更為重要。因為這份用心,于淑紅兩次將罕見“熊貓血”男子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2017年,一名男子入院接受心臟外科手術,出于手術安全考慮,這類外科手術之前都會提前“備血”,但在檢查過程中卻發現男子是有著“黃金血液”之稱的RHnull血型人群。有報道稱,RHnull血型,在2010年全球僅發現43例,屬于超級超級稀有的血型。
由于RHnull型血可以視作Rh系統內任意稀有血型個體的通用血,其拯救生命的能力不可限量。但同時因這類人群缺乏Rh系統的絕大部分抗原,所以一旦輸血幾乎100%會產生相應的抗體,這種抗體會和除了自身以外的幾乎所有血液發生溶血反應,導致患者死亡。

“這種情況極為罕見,很多輸血科醫生根本不認識。”考慮到男子情況的特殊性,加上病情嚴重無法長期等待,于淑紅立即與北京血液中心、上海血液中心以及來自臺灣的專家取得聯系并建群討論用血方案,最終大家一致認為盡量讓男子術中使用自體血,不到萬不得已不使用異體血液。同時通過專業分析,也讓臨床醫師明白在沒產生抗體之前,異體輸血是安全的。
術前,心外科為男子補充造血原材料順利實現了自體血儲存,術中,麻醉科又為男子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釋進行自體血采集,同時將術中丟失的血液通過血細胞回收機進行了洗滌后的回輸,除此之外,還準備了充足的異體血液,多學科協作為男子進行手術。但術后幾天發現,輸注幾次異體血液后,男子血紅蛋白不升反降,這讓于淑紅和團隊的心跟著被揪了起來。所幸在經過大量臨床檢驗后發現,本次產生的抗體尚可以找到可以匹配的血液輸注,在給與5.5個單位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后,男子溶血情況逐漸緩解,血紅蛋白不斷提升,經過治療,該男子順利出院。
“如果沒做Rh分型(這不是法規要求常規做的項目),沒進行自體血儲存,后果不堪設想。“盡管平穩度過第一關,于淑紅并沒因此掉以輕心,在該男子出院前的檢測中發現,該男子體內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抗-Rh29抗體,這意味著如果他再次需要輸血,現有條件下除了自身血液,很難找到可以與之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因此,術后她反復跟患者及家屬叮囑,一定要讓血紅蛋白盡快升上來,并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存自體血。但即使如此,意外還是發生了,出院男子回家不到一周,又因胸腔積液再次入院,在本次入院一個多月后,臨床醫生又通知于淑紅,該男子血紅蛋白又出現不明原因的快速下降。
盡管術前和術中已經盡職做了所有能做的,但于淑紅心里還是悄悄打鼓:會不會是輸血帶來的問題?一面完善檢查,一面穩住臨床醫生的焦慮,于淑紅又開始抽絲剝繭的找原因,由于前期將男子從死亡線救了回來,家屬和于淑紅間建立了很強的信任聯系,在溝通過程中男子妻子透露,幾天前男子有過不明原因的發燒,曾服用過抗生素,于淑紅馬上調取了該男子的抗生素使用記錄,經過大量仔細的專業排查,憑著過硬的專業素質,于淑紅高度懷疑男子此次血紅蛋白不明原因的下降和極易被臨床忽略的藥物抗體有關。循著這個線索,于淑紅又趕緊取樣送檢進行藥物性抗體檢測,經過2天的焦灼等待,最終驗證了于淑紅的猜測,就是抗生素惹的禍!
而此時,男子由于病情反復已經兩次被送入重癥監護室,意識模糊之際,男子被病情折磨的很暴躁,但只要于淑紅溝通,他就會稍顯安心。找到病因后,臨床科室聽從于淑紅的會診建議,停掉正在使用的抗生素,給與激素、丙球,并積極對癥治療,熬過最難熬的幾天后,男子情況終于慢慢好轉,出院之際,其家人再三感謝,稱沒有于淑紅的專業和堅持,他們早就天人永隔了。
“不僅要把注意力放在實驗室的實驗安全上,還要放在臨床用血把控上。”于淑紅說,保障安全是輸血科人的頭等大事。除此以外,還要做到科學、合理、有效。因此,嚴謹是一個輸血科人必備的素質。而這份嚴謹的背后不僅考驗醫者初心,更需要專業技能做支撐。
自體血回輸,他們用不懈的求索為生命“暖流”護航
一枝獨秀不爭春。從事臨床輸血工作多年,深知輸血安全的重要性,多年來,于淑紅一直著力進行團隊建設。“現在我敢說,我們團隊每個人都足夠專業,可以應對常見的臨床輸血問題。”也因為這份專業,毓璜頂醫院的“輸血人”有了更多說“不”的底氣,臨床科室處理的不專業他們會第一時間指出,有人想插隊輸“關系血”他們會勇敢拒絕,有患者對自體血回輸存疑,他們也能以最專業的講解以理服人。

以洗滌紅細胞為例,于淑紅進一步解釋說,很多醫生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患者治療時,為求保險會首選輸入洗滌紅細胞,但這類操作有其適應癥,對很多患者而言,盲目輸入洗滌紅細胞,既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還會因洗滌對紅細胞的破壞作用而導致輸血量增大。“完善相關檢查,確定無風險的情況下,輸入普通的懸浮紅細胞就能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于淑紅稱,以此為契機,輸血科和臨床科室取得共識,真正讓患者省錢又省心。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如果出現腦出血需要手術,是否存在風險?于淑紅和同事利用血栓彈力圖可以揭示患者凝血系統的全貌,幫助臨床制定針對性更強的治療方案,也更容易洞察血栓及出血事件的風險。此外,通過完備術前檢查,于淑紅也打消了臨床醫生對這類患者必須提前備好2個單位的血小板才敢上臺手術的顧慮,有效縮短了手術的等待期。
其實,對于輸血科醫生而言,保證輸血安全除了“輸對血”之外,減少輸血帶來的風險也同樣重要。“用自己的血,給自己做手術”適用于術中大量出血的病人,自體血回輸不僅能避免異體輸血帶來的風險還能保證手術如期開展,近年來應用逐漸增多并受到廣泛關注。
但這項工作開展起來卻并不如想象中的順利,很多患者和家屬存疑。在醫院醫務處、麻醉科和各手術科室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在原來只開展了術中自體血回輸的基礎上,毓璜頂醫院又先后開展了稀釋式和儲存式自體輸血,讓患者少用乃至不用異體血,最大限度保障用血安全。2018年毓璜頂醫院圍手術期自體輸血率達到35%,在醫院等級評審中獲評A級,這在省內乃至全國都很少見。
這項嘗試不僅大大緩解了無償獻血的壓力,避免因“血荒”帶來的手術延期。此外,還能為急診搶救和手術中大出血患者贏得搶救時間,為特殊稀有血型患者的手術用血解燃眉之急。如今,毓璜頂醫院心外科自體輸血比例近85%,既省錢又減少了異體輸血的風險,這項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探索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一致認可。
2017年,自體血回輸在產科試點開展,通過兩次過濾將無羊水污染的自體血回輸到大出血的產婦體內,保障了母嬰安全。“能不輸就不輸,能少輸不多輸,能輸成分就不輸全血,能輸自體血就不輸異體血。”于淑紅說,血液作為生命最珍貴的“暖流”值得他們奮力護航,提升專業技能之外,改變人們的錯誤認知也任重道遠。
開拓創新,未來他們想在輸血治療方面大顯身手
輸血科是集試驗、診斷、治療、供應為一體的高風險的特殊科室,不斷探索創新是于淑紅和團隊的始終追求。2019年起,他們又將目標聚焦在輸血治療方面,以期通過這種無可替代的治療手段,讓更多患者擺脫病魔的侵襲。事實上,他們也做到了。
20歲的小李患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年,身上癢得無法入睡,還伴有頭疼、精神不振等癥狀,用藥效果不明顯,精神瀕臨崩潰。結合小李的情況,于淑紅團隊通過頸靜脈置管為其進行了一次血漿置換后,當晚小李就睡了安穩覺,臉色也好多了。僅僅三次血漿置換治療,就將困擾小李多年的病痛有效緩解,為其后續的治療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除血漿置換外,自體富血小板血漿的臨床應用也給很多患者帶來了福音。自體富血小板血漿(PRP)治療是自體全血經離心后得到的血小板濃縮物,因PRP中含有大量生長因子及蛋白質,可有效刺激自身組織的生長,且無副作用,為糖尿病足、骨關節炎、膝關節炎及不孕不育、皮膚年輕化、難愈合創面、脫發等的治療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用血安全事關患者生命安全,不可有一絲懈怠。”于淑紅坦言從業多年她都有了強迫癥,經常半夜起來她還在腦中反復核查工作中是否存在失誤。從業多年,于淑紅對自己和團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守護生命“暖流”之外,他們希望能將所學更多的用于臨床治療,讓更多患者受益。
專家簡介:

于淑紅,女,醫學碩士,煙臺毓璜頂醫院輸血科主任,副主任技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疑難血型鑒定、疑難配血、抗體鑒定、出凝血管理、輸血治療及臨床輸血管理。
任煙臺市醫學會臨床輸血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輸血科醫師分會青年委員會常務委員、山東省醫學會臨床輸血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輸血科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輸血質量控制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主持及參與煙臺市科技局科技計劃項目各1項,發表論文多篇,其中SCI4篇,參編著作3部,參與起草共識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