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9月23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王婧)隨著秋分節氣的到來,我國所處的北半球逐漸晝短夜長,天氣由熱轉涼,氣溫加速下降,“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意漸濃,進入到“真正”的秋季。

說起秋分節氣養生與食療,煙臺毓璜頂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主治醫師宋至誠表示,從秋分節氣起,氣溫日漸轉涼,人們在活動時,就容易出現身體受涼而生病的情況。“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適應這種天氣轉涼的變化,名曰‘適秋涼’。”他說,“適秋涼”養生智慧指導下有一種巧妙養生方法叫“秋凍”,即秋分來臨后適當地把自己凍一凍,以薄衣御寒之法,讓機體逐漸地適應寒冷,可幫助提高人體的應激和耐寒能力,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做準備。不可立馬“全副武裝”,過早穿上厚厚的衣服,如此不利于陽氣的入里和潛藏。“秋凍”尤其適合體質較好的人和青壯年。
秋分養生總的原則是“陰平陽秘、平衡陰陽”。因為秋分是一個晝夜相等,陰陽平衡的時節。順天應時養生,做到陰陽平衡,才能達到更好的養生效果。遵循“陰平陽秘”的養生原則,即陰氣平順,陽氣固守,陰陽相互協調、平衡,就能身體健康,安度秋季。
秋氣收斂,因此秋分養生也要順應秋季的“收斂”之氣,重視“養收”。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大地進入“回收階段”,陽氣也由疏泄趨向收藏。所以人也跟自然界一樣,要保養陰氣,固守陽氣,適當地進補,“貼秋膘”,飲食要以平衡陰陽為主,可經常吃些雞肉、山藥、蓮子、黃精、竹筍、桂圓、黑芝麻、大棗、核桃等,都能滋陰、潤肺、益氣、生精。但切忌過量,以免損傷脾胃。飲食上也要因人而異,對于陰氣不足而陽氣有余的老年人,以平補為宜,忌食大熱峻補之品,多食綠葉蔬菜、水果、山藥、百合、南瓜、茭白、大棗等,少食牛羊肉、動物內臟和辛辣之品。
肺旺于秋,秋季肺經當令,最適合“養肺”。宋至誠推薦了幾個養肺小技巧:
1.“常笑宣肺”:人在大笑時會不自覺地深呼吸,能幫助清理呼吸道,使呼吸暢通,同時大笑可吸入更多氧氣,改善機體的供氧。
2.主動咳嗽可凈肺:每日早晚選擇在空氣清新處主動咳嗽,清除因吸入污染空氣而停留在呼吸道及肺內的濁物,減少其對肺部的損害。
3.擦揉鼻翼可健肺:將兩手拇指外側反復相互摩擦,出現熱感后,用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100次,然后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50次。每天早晚各做1組,有助于暢通鼻竅、清肺健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