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煙臺毓璜頂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舉辦了一場高水平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特邀國際著名呼吸與胸部腫瘤學專家Michael A.Pritchett教授來院訪問交流,與會人員共同探討呼吸介入醫學的最新進展與未來趨勢。
活動由醫院醫務科科長王少坤主持,孫萍副院長出席活動并對Pritchett教授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致辭中,她強調煙臺毓璜頂醫院一直高度重視國際學術合作,希望通過此次交流不斷提升呼吸學科的診療與科研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會上,呼吸內一科主任鄒慎春詳細介紹了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及呼吸內鏡中心的發展情況、特色技術和科研成果。她提到,近年來,醫院呼吸內鏡中心在良惡性氣道狹窄、氣道內超聲技術、硬質支氣管鏡、內鏡下消融技術、個體化硅酮支架技術以及經支氣管鏡肺減容等方面持續探索創新,取得了顯著成績。中心不僅參與了支氣管熱成形術及靶向去神經術等慢性氣道疾病介入前沿技術的全國多中心臨床試驗,還參與了兩部全國介入技術專家共識的制定,年均完成各類呼吸內鏡診療約4000人次,已成為省內領先、全國有影響力的呼吸介入診療與培訓中心。

在學術交流環節,Pritchett教授作了專題學術報告,重點介紹了機器人支氣管鏡(RAB, Robotic-Assisted Bronchoscopy)在肺結節診斷及外周病灶治療中的應用現狀及前景。他結合個人豐富的臨床經驗與多項國際臨床研究成果,深入分享了RAB技術在提高肺外周病變診斷率、安全性及未來消融治療方面的價值,引發了與會專家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討論環節,Pritchett教授與煙臺毓璜頂醫院的專家就RAB技術與CBCT、AI導航、消融治療結合的前景進行了深入探討,現場氣氛熱烈而融洽。

會議交流結束后,在于鵬飛副主任的陪同下,Pritchett教授一行參觀了醫院呼吸內鏡中心,實地走訪了呼吸內鏡相關功能區域。他詳細了解了中心的流程管理、質量控制工作以及無痛內鏡診療技術的開展情況,對中心目前無痛內鏡比例超過90%的成績表示贊賞。雙方還就外周結節診療、RAB引導肺外周病變消融等場景的臨床規范與合作方向進行了進一步交流。

此次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內容充實、氣氛熱烈,為煙臺毓璜頂醫院呼吸介入團隊帶來了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與會者不僅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也為醫院今后在學科建設、科研合作和技術創新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

煙臺毓璜頂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加強與國際先進中心的交流合作,推動呼吸介入醫學高質量發展,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加精準、安全和高效的診療服務。(通訊員 李成修 李凌峰)